如何計算總資產

我大約從工作之後開始,幾年後有賺一些閒錢之後,會開始買一些美股,台股,還有 Bitcoin 。一開始總是很樂於看自己又賺了多少,或是又跌了多少。最初幾年隨著加密貨幣與美股上沖下洗,心情也隨著衝浪一般忽高忽低。

經過了幾年之後,某一天才發現,在這些單一平台上的損益表,並無法代表我的總資產。因此,我需要一個好的方式去快速得到目前的總資產,這樣可以增加我的財務透明度。也可以更好的面對未來的規劃,比如說要買房,我才知道我變賣家產後最多可以拿出多少錢。而且要是突然有個人問你的投資組合,你也可以直接拿這個給他看。

Google Sheet

於是我用 Google Sheet 做了一個方便觀看的總資產表。這個總資產表可以讓我的各類投資一目了然,也去除了一些惱人的雜訊。這個表僅代表我的財產的一部分,有些雜項沒有列出,因此並不完全準確。有了這個會及時更新的報表,我應該可以很久不用打開券商 app 了。

目前這個表中有各家交易平台佔總體資產的比例,以及目前總額淨值。為了方便查看幣別我也順手列出三種幣別的換算。舉例來說,目前此表中的資產換成台幣大約是 798 萬。

最令人意外的好用函數是 GOOGLEFINANCE 。不管在匯率,股價,虛擬貨幣都很好的相容。GOOGLEFINANCE(“TPE:0050”) 可以得到目前台股 0050 的股價。GOOGLEFINANCE(“CURRENCY:BTCUSD”) 則可以獲得目前一比特幣換成美元是多少。

投資組合簡介

早期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,執行的策略是買喜歡的股票,但不要集中買同一隻。並沒有看財報,通常只是覺得這家公司產品很酷就買了。這時候我使用的平台是 Firstrade 。

除了買美股,在台灣的好處之一就是買台股很方便。我也買了一些台股。就真的是隨便買的毫無策略可言。

後來我發現如果只需要買一隻股票的話,就可以很簡單的跟別人解釋你的投資計畫,也不用煩惱要買哪隻股票。別人討論超大飆股的時候,也可以參一咖,因為大部分的股票我也算是有買 (含在 ETF 中)。因此我開始關注被動型 ETF ,最好能有低管理費,市場涵蓋率最好能涵蓋全球。買股票的心路歷程可參考我的投資之路。目前這些 ETF 都放在 IBKR 帳戶裡面。


Posted

in

,

by

Tags:

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